聚焦两会丨全国两会上的“中铁声音”再获媒体点赞

全国两会期间,来自中国中铁的多名同志作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、履职尽责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“中铁智慧”,发出了铿锵有力的“中铁声音”,受到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。

韩永刚:完善国企参与应急抢险机制

作为科技创新的“国家队”和产业发展的“领头羊”,国有企业在技术储备、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因此,韩永刚建议,国企在与科研机构、高校合作中,加强应急管理基础科学、重点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研发推广“四新”技术,重点解决高端应急装备“卡脖子”问题,推动抢险救援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。同时,推动建立“应急指挥国企专家席位制”,组织企业内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决策,提升抢险救援的科学性、精准性和及时性。

科技日报:韩永刚代表 助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跑出“加速度”

报道链接

中国交通报:全国人大代表韩永刚 完善国企参与应急抢险机制

报道链接

中国企业报: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永刚 助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跑出“加速度”

报道链接

高宗余: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、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

“高端人才是发展智能建造的核心要素。”高宗余建议,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、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,更好地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,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,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。

光明日报: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铁大桥设计院首席专家高宗余代表 智能建造——从“建造大国”迈向“建造强国”的必然路径

报道链接

中国交通报:新质生产力引领交通运输向新而行

报道链接

法治日报:架起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法治桥梁——代表委员热议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力

报道链接

湖北日报:后浪奔涌,年轻一代如何挑起创新大梁——五位院士寄语“00后”

报道链接

王杜娟:推进产教融合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

王杜娟表示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”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”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,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,以创新为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对提升劳动生产率有重要推动作用,而加强职业教育是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的重要举措。

光明日报:中铁高新工业总工程师王杜娟代表 推进产教融合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

报道链接

王足刚:持续为一线建设者发声

王足刚始终密切关注建筑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建筑工人权益保障问题。他建议,设定企业准入标准,要求企业投标时提交职业病防治专项方案。探索建立职业病健康数据库,形成从职业病防治到诊断治疗完整的数据体系。

人民日报:两会好声音

报道链接

中国交通广播:两会高见|王足刚 智能建造+安全升级,为铁路建设装上”双引擎”

报道链接

工人日报:代表委员关注职工心理健康——全方位守护职场“心”防线

报道链接

原标题:《聚焦两会丨全国两会上的“中铁声音”再获媒体点赞》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